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入門到出家 Kingrinder K1 漢匠爽磨

先講結論 此手磨與五星公版刀盤可能被市場低估,在甜度方面表現可圈可點,中焙Espresso令人驚艷。 緣起 因近期發現手搖磨豆機的品質提升不少,不管是研磨順暢度,或是出粉品質,以及入手的價格,都不可同日而語,但在網路上讀到的資訊,部分與在下認知有所出入,所以決定慢慢搜羅不同款式手搖磨,並且於網路上分享使用心得,若閣下閱讀下文感到認知失調等不適症狀,純屬自然現象,敬請立即切換回同溫層調養。 意外用到的五星公版刀手搖磨是令在下決心入坑的濫觴,而漢匠這支用料扎實、價錢親民,便從此開始作為日後比較的基準,或直白點說是下限。 簡介 Kingrinder是中國品牌漢匠在國際販售所用的名稱,台灣已有代理,目前幾款都是公版或致敬刀盤,外型設計上雖不算太有創新,至少質感不錯。研磨品質上沒傳出什麼災情,研究一番就決定入手K1槍灰鋁瓶版。 包裝內容 包裝簡單但保護得很好,另外附了毛刷,但沒有便攜袋。 Kingrinder系列手磨考慮到了搭配電鑽使用,把手跟豆蓋可以分離,所以粉杯裡會放一個墊圈,用來固定把手跟豆蓋,小心別弄丟了。 使用體驗 調整刻度有數字可以對照,每一圈有40格可調,檔位非常綿密,切換扎實,完全感覺不出是最低階的入門款,足見Kingrinder不搞階級,「人人有功練」,相當佛心。 但它真的是「破壞之王」來著的,刻度盤旁邊鎖粉杯的螺紋非常鋒利,調刻度時務必小心,如果上淘寶看評論,有一大票的人表示「我是歌手」,割得花裡胡哨、龍飛鳳舞······ 這點有向原廠反應了,希望能早日解決。 機身容易握持,木球握把是稍微粗糙,但無傷大雅。 38mm小巧刀盤搭配扎實結構,研磨手感相當舒暢,無論是歸零退70格手沖,或者是退30格來磨Espresso細度,都有如熱刀切奶油般滑順,轉的圈數稍多但無大礙,總能在水煮好熱機好之前就緒。 手沖表現 雖然感官體驗是主觀感受,但在下使用過多款電動磨豆機,希望能提供一些不同面向參考意見,而且個人認為不同刀盤有不同長處,如果只有數據測一測,實際表現都不討論就沒什麼意思了。 當然這方面的觀點會隨著對咖啡的理解而有所不同,也許是沖煮系統調整、烘焙手法改變、甚至是未來生豆處理法的影響,咖啡的演進速度太快,所以請容許在下未能將所有沖煮資訊附上,留一點自打臉的空間。 各位若感到懷疑,無須來質疑,千萬不要盡信,畢竟在下沒有收取一分一毫,純粹分享心得。 手沖測試分別使用淺焙...

咖啡豆要養多久

關於養豆這件事情,對消費者來說是相當頭痛的問題,或許養了兩週的咖啡豆,有些品項開始衰退了,有些燥味仍然相當重。 養豆主要是要讓咖啡豆的二氧化碳減少,避免氣體干擾沖煮,降低萃取率,使得咖啡喝來平淡。 而咖啡豆裡的二氧化碳,是因為梅納反應與綠原酸分解產生的。 從 Wang, X., & Lim, L.-T. (2017). Investigation of CO2 precursors in roasted coffee. Food Chemistry, 219, 185–192. 裡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,隨著烘焙的時間增加,就會產生越多二氧化碳。 而重點在淺色的區塊――烘完之後留在咖啡豆內的二氧化碳。 由圖可見淺焙到中焙會累積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,深到一個程度之後豆子裡的二氧化碳又開始逐步下降。 概括來說,淺焙與深焙養豆時間宜短,多數淺烘焙的咖啡到消費者手中就可以喝了。 淺中與中焙則反之。 至於實際上要多少時間,則會因烘焙手法、氣閥、包裝、沖煮方式有所不同。 買包咖啡還要良辰吉時,有點辛苦了,不如試試下面方法:因二氧化碳接觸鼻腔黏膜會產生刺激感,將研磨後的咖啡粉湊近聞,如有這樣的刺激感,便將咖啡粉加以搖晃,直到刺激感消失,再進行沖煮。 提前打開包裝醒豆?別了吧。小心誤了咖啡細緻的風味,想喝咖啡時就照上面方法操作吧。

先選合適的杯子吧

琳瑯滿目的咖啡器材不時推陳出新,在追求咖啡品質的過程中,也伴隨著不少的花費,然而在投資咖啡器材前,別忘了先找適合自己的杯子。 何謂適合的杯子?使用不同材質或形狀的杯子品飲咖啡,會讓咖啡的風味、酸質、醇厚度有不同的表現,每個人的感受或許不同,但概括來說可以往這幾個方向嘗試: 偏好明亮的酸質,可以挑選玻璃材質; 偏好產區風味強度,可試試杯緣外翻的; 喜歡醇厚度,不妨用陶瓷材質。 沖杯咖啡裝在不同杯子喝看看吧,差異不難發現的。 先找到適合的杯子,小小的花費,就能往理想的咖啡體驗更進一步,比起多數器材是相當划算的投資。

Aillio Bullet R1 Roaster V2 體驗心得

因緣際會與廠商借得此烘豆機在工作室使用,將心得紀錄於此,供日後檢討驗證。 內容多為感官經驗,無太多科學根據,僅供參考。 家用烘豆機在這幾年如雨後春筍,許多廠商各自推出不同機型,然而烘焙咖啡豆最主要的能量來源,仍然是以熱對流為依歸,不管用什麼樣的熱源,若無法充分加熱周圍空氣,難以將咖啡豆充分烘焙,容易留下未熟透的穀物或綠豆味,這樣的機器就不適合購買使用,尤其烘豆機也不容易只試烘一兩鍋就了解透徹,更不是輕易可脫手的機器,以下內容非推薦購買――廠商自己就供不應求啊!純粹提供有興趣的朋友試機方向。 Bullet R1是用電磁感應來加熱鍋爐下的加熱線圈,鍋爐沒有打洞,鑄鐵材質,可視為半熱風烘豆機看待。 此為220V的機器,可以免去與其他電器共用電源造成功率不足的煩惱。 為了確認火力配置方法,先用功率計測得不同火力大小的功率,測得以下約略數值,提供參考。 P9 1500W P8 1350W P7 1250W P6 1100W P5 950W P4 800W P3 650W P2 500W P1 400W 如果根據結構的推論沒錯,就可以按照半熱風的操作經驗來烘焙,唯一要注意的地方是,如果要套用瓦斯烘焙機的火力調整,要注意能量是與瓦斯壓力平方成正比,例如調降為90%能量,須調整0.9*0.9,約81%的瓦斯壓力,反過來說如果調降了兩成的瓦斯壓力,在這台機器可能只要調降1格的火力。 風力預設入豆是F2,已有足夠的空氣對流,先以F2為最小風門進行測試。 轉速對照表在 Coffee Navigated.net 網站上有詳細的紀錄,理論上D8與D9才夠將咖啡豆充分拋起,與熱風接觸,測試以一路D9進行。 將上述參數設定釐清,就可以進行烘焙了。 實際烘焙使用300g,Pacamara品種咖啡豆,用大粒豆檢視能否烘透。 入豆溫IBTS(紅外線溫度計)200。 火力配置是沿路減少能量的烘焙法。 總時間9:28 烘焙一路上的曲線狀況與單層鍋半熱風機並無太大差異,取樣棒是符合市場需求而加上,初代機型沒有,烘這種大顆豆常常只取到兩三顆豆子,不過市面上的小機器似乎都有這樣的狀況。 烘焙後馬上杯測,與半熱風的味道走向相當相似,能呈現Pacamara紅醋栗與葡萄柚酸質,甜度的發展到達糖果與黑巧克力,是怡人的。無Pacamara沒烘...

簡一咖啡機

製作Espresso的咖啡器具多不勝數,而最鍾情的莫過於拉霸咖啡機,隨著拉桿上升,咖啡液汩汩流出,溫潤的Espresso就製作出來,喝過以後難以忘懷,觀望幾個年頭遲遲尚未入手,也許是少了PID,可能是沒有58mm沖煮頭,或者是配了雙彈簧,當然預算也是一大考量。 也想過退而求其次購買便攜型咖啡機,氣壓式、旋轉式、海鷗型、槓桿式等也是琳瑯滿目,不過操作的流程就是沒有義式機的簡便,煮杯咖啡要鎖上不少部件,結構上扎實度也令人存疑,更別提想要58mm的沖煮頭,讓手上的濾杯與填壓器充分發揮。 直到簡一咖啡機的出現。 58mm沖煮頭、扎實的不鏽鋼、大方用料、操作簡單、划算的價格。 在網路上看到一面倒的好評,就決定購入了,可以選擇不購買把手、分水網、填壓器等物品減少花費,一開始打算不購買濾杯與填壓器,但賣家說濾杯是跟把手一起的,所以還是一起買了,後來發現多一個濾杯可玩,其實是值得購入的。 然而原先按照設計者推薦使用官方集運,卻遇到被集貨倉拒收的狀況,改用順豐到付,共等了兩週才收到,中間設計者回覆訊息很快,所以購買的過程非常放心。 內容物非常簡單,賣家妥善地將機器包裝好。  拆開保護泡綿,可以看到兩組備用的墊圈以及待組裝的拉桿。  將拉桿開口朝下,分別鎖上兩個螺絲就完成安裝了,非常容易。  這台機器結構非常扎實,沖煮頭與拉桿用相當大塊的不鏽鋼製作而成,用料也不馬虎,搭配EMS分水網,出水相當均勻。  底座除了木料的厚度相當足,保護墊也很穩健,外觀設計上面看似粗獷,每個細部卻是都有注意到的,操作上十分穩定。 設計者的萃取主張是:「溫柔堅定下壓」,這個主張相當有畫面,感覺似乎比彈簧的拉霸機更有操控感,然而這個方法在VST上面倒是未必管用,因為VST的開孔均一度相當高,若慢慢下壓,粉餅的阻力還沒形成,咖啡液就流出來洩壓了,導致壓力表頂多只到3bar,若想將研磨刻度調細來克服,需要調到非常地細,苦味容易過多。 最前面提到原本是不想購買簡一搭配的濾杯的,但搭配這款濾杯我想也是有他的道理在,這款濾杯應該是Triple濾杯,可以填到二十餘克的咖啡粉,這樣可以在不磨細的前提下,增加粉餅的阻力,使用上的確可以溫柔堅定下壓,並且讓壓力達到理想值,出來的咖啡也在水準之上,可見入門用...

調整Nuova Simonelli Oscar II的OPV壓力

購買Oscar II也一年了,這台是性價比相當高的熱交換機,2公升的大鍋爐,讓蒸氣的壓力相當充足,手感與營業用的機種近似,這也是會購買這台機器的主要原因,至於沖煮咖啡部份,這台的WD值其實並不穩定,不過藉由壓力的調整,還是能夠沖煮出味道不錯的咖啡。 Oscar II原廠是沒有OPV的,不過這台機器是在Elektro's購入,購買時就直接選購OPV跟Sirai,店家會直接安裝好寄來,省下不少事情,只是這台機器沒有壓力表,煮的時候心裡總是沒個底,所以打算購入壓力表,進一步了解萃取的狀況。 OPV是Over pressure Valve的縮寫,藉由將水壓洩出的方式,來控制壓力,網路上可搜尋到相關資訊,非個人專業部份,就不多贅言。 起初在網路上有看到整組的壓力把手可以購買,不過價錢約在三千多元,因為也不是常常需要使用,遂考慮單純購買壓力表的選項,在台灣是有看到有人在製作,不過價錢也超出預算,而且壓力表的讀數並不是很精準,只好在國外網站尋覓,經過許久的挑選,在eBay上找到Edesia Espress Ltd販賣的壓力表,規格是自己想要的,已經售出相當多個,而且還可以寄到國外,價錢也是相當漂亮,含運寄到台灣約一千元台幣左右(選有追蹤物流的選項,所以運費較高,6英鎊多)。 產品全名為Portafilter Pressure Gauge Tester For Coffee Espresso Machines 提供有需要的人作為參考。 訂購約7天就收到貨了,產品包裝相當仔細,飄洋過海,產品一絲未損,附有說明與備用的墊圈。 先將原廠把手的分流嘴拆下來,用手轉就能很容易給轉下來,接著把濾杯拆掉不必裝,徹底將把手清洗過一次,避免咖啡粉流到壓力表裡,直接把壓力表旋緊,就可以來測試壓力了。 扣上把手,按下沖煮鍵,就可以看到壓力表讀數的變化。 裝了OPV後,可以把原本振動幫浦的15bar降到9bar了,若是想要用9bar來沖煮咖啡,購買機器直接裝OPV就可以了。 因為幾乎只沖煮單品Espresso,所以預計將壓力調到6.5bar,讓淺焙的酸質與觸感可以更加柔和。 調整OPV的壓力需要打開機殼,首先把上部的六顆螺絲拆除。 拆開記得小心容易勾到蒸氣開關,往上拿起來即可。  接著拆左邊側版的兩顆螺絲,方便調整。 ...

以Artisan的WebLCDs功能將行動裝置作為PID螢幕使用

在逛Artisan的官方部落格時,意外發現到這篇文章,這不是什麼新功能了,但小弟孤陋寡聞,還沒有看到有人使用,個人覺得非常實用,所以在此紀錄,這個功能解決在烘豆時要一直轉頭盯電腦螢幕看的問題,在取樣時方便同時觀察溫度。 在 官方部落格 裡面就有清楚的設定說明。 在V1.5裡面,這個功能位於Config/Curves裡面的UI標籤 將WebLCDs的功能打開,選擇閒置的Port即可,通常用預設的Port就可以了。 此時將其他裝置連上同一個網路,掃描上面的QR Code或者輸入網址,就可以用瀏覽器顯示現在的時間以及溫度,非常方便。